香港穩定幣新規禁止直連 DeFi 協議!隱私交易被全面封鎖,監管框架排斥去中心化應用場景
%20(1).png)
快訊摘要:
香港《穩定幣條例》8 月 1 日正式生效,所有持幣用戶須完成 KYC 實名認證,匿名錢包交易與 DeFi 協議直連遭全面禁止;嚴格程度堪比全球最嚴,引發 Web3 社群激烈爭議
新規要求 100% 準備金儲備、跨境使用受限、禁止向公眾行銷等,形同 CBDC 私人版;業內質疑條例偏離區塊鏈無需許可的開放理念,恐排斥去中心化創新應用場景
香港穩定幣新規出爐:全面 KYC 實名制引爭議,DeFi 創新應用遭封鎖
香港《穩定幣條例》在 8 月 1 日正式生效,堪稱全球最嚴格的穩定幣監管框架。新規明確要求所有在港發行、流通或向本地零售提供的法幣錨定穩定幣,必須獲得香港金管局頒發的專屬牌照,並嚴格遵守一系列合規義務,包括 100% 準備金儲備、使用者 KYC 身份驗證留存等。
其中,所有持幣用戶須完成實名認證的強制性規定,更是引發了 Web3 社群的激烈爭議。

穩定幣發行人不得為 DeFi 提供服務,無需許可精神遭質疑
根據金管局要求,持牌穩定幣發行人不僅要為所有持幣用戶進行 KYC 驗證並留存資料 5 年以上,還不得為匿名身份的使用者或去中心化錢包地址提供服務。這意味著,受新規約束的穩定幣將無法直接與 DeFi 協議對接,去中心化應用場景被明確排除在外。
有業內人士質疑,此舉嚴重偏離了區塊鏈網路「無需許可」的開放邏輯,將穩定幣異化為中心化的電子法幣工具。

香港能否在合規與開放間取得平衡? Web3 業界拭目以待
在推動反洗錢、交易可追溯等合規機制的同時,如何為鏈上隱私保留空間,在金融安全與技術創新間求得平衡,將是香港穩定幣監管的長期挑戰。
有專家指出,倘若框架過於剛性,不僅難以融入當下蓬勃發展的 Web3 生態,更可能動搖香港在全球數位金融格局中的關鍵地位。伴隨著首輪牌照申請的啟動,各界都在拭目以待 —— 香港能否在下一階段的實施過程中,在監管標準與發展活力間取得微妙平衡。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