上海公布65億元跨境換匯大案!穩定幣成非法交易新管道
%20(1).png)
快訊摘要:
上海公布一起跨境換匯大案,犯罪團伙利用穩定幣作為非法換匯媒介,三年來參與非法買賣外匯金額高達65億元,揭開了利用穩定幣運轉的跨境資金非法流動鏈條
多起億元級案件顯示,以泰達幣(USDT)為代表的穩定幣正淪為跨境洗錢的核心工具;犯罪團伙通過1-3%的高額手續費獲取暴利,形成了基礎交易收入、價差收益和雙向套利操作等多層次盈利模式
上海法院公佈65億元跨境換匯案,穩定幣成洗錢利器引警鐘
上海浦東新區人民法院7月16日公布了一起今年3月宣判的虛擬貨幣非法換匯案。
案件顯示,楊某、徐某等人通過操作國內空殼公司賬戶,為不特定客戶海外賬戶提供穩定幣,進而實現資金的跨境轉賬獲取收益,三年來參與非法買賣外匯的金額高達65億元。由此揭開了一條利用穩定幣作為媒介運轉的跨境資金非法流動鏈條。

多起億元級案件暴露穩定幣犯罪新趨勢
近期多地司法機關披露的案件顯示,以泰達幣(USDT)為代表的虛擬貨幣正在淪為跨境"對敲"(非法跨境匯兌)的核心工具,涉案金額普遍高達上億元,個別案件交易流水甚至突破百億元規模。
例如北京市東城區檢察院披露的案例,2022年王女士計劃給在境外工作的兒子匯出50萬美元用於購置房產,由於正規渠道需提供合規證明材料,她選擇了非法換匯渠道:國內個人賬戶接收王女士的人民幣後,境外團夥通過虛擬貨幣交易將資金兌換成美元,再劃轉至王女士兒子的境外賬戶。

1-3%高額手續費撐起跨國犯罪暴利鏈條
在多起業已公布的利用穩定幣跨境非法跨境交易中,除了不特定人群的需求外,高額的手續費也讓犯罪團伙不惜鋌而走險。上
海一家大型商業銀行國際業務部負責人分析,此類操作中犯罪團伙通常向客戶收取1%至3%不等的高額手續費,遠高於銀行正規渠道,但由於此類交易具有免證明材料、快速到賬等特點,仍然成為部分急需跨境資金轉移人士的首選。

司法頻頻發聲,為非法換匯敲響警鐘
上海一位匿名司法機關工作人員透露,之所以國內司法系統密集公布相關判決案例,顯示國家對於此類犯罪行為正在加大打擊力度,也為那些想通過這一渠道轉移資產的人群敲響了警鐘。
工作人員稱,對於普通民眾而言,虛擬幣非法換匯看似提供了"便利",實則暗藏巨大風險。首先,此類交易完全脫離監管體系,一旦發生糾紛或詐騙,參與者難以通過正規渠道維權;其次,參與非法換匯的個人也可能被追究法律責任;最重要的是,這種行為助長了非法資金跨境流動,對國家金融安全構成威脅。
